在河北省保定市建筑劳务产业园的一处实训工地上,几台建筑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墙体抹灰、地坪整平和涂料施工。与以往尘土飞扬、人声鼎沸的施工现场不同,这里的“主力”不再是挥汗如雨的建筑工人,而是高效精准的智能设备。而在机器人旁,一群身穿工装的建筑工人正专注聆听技术人员讲解操控要点——他们,正是从传统岗位迈向智能化时代的“新工匠”。
这正是保定市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、培育智能建造人才的生动缩影。自2023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,保定市以智能建造产业园为核心平台,积极探索传统建筑工人向智能建造人才转型的新模式,走出了一条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发展路径。
“以前做抹灰工,又脏又累,收入也不高。”参与培训的建筑工人陈宏亮坦言,得知保定开设建筑机器人操作员培训班后,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。“现在机器人一天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几倍,操作起来干净、安全,掌握这项技术,未来不仅有‘钱景’,更有前景。”
随着建筑机器人在施工中的广泛应用,传统作业模式正加速被替代。保定建业集团立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劳务处工作人员王春芳表示,企业对智能建造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,“省时省力、精准高效,是我们选择智能化施工的重要原因,我们也希望储备更多懂技术、会操作的复合型人才。”
为破解智能建造人才短缺难题,保定市构建了涵盖培训、考核、认证、用工、结算等环节的全链条职业技能发展生态。园区联合行业专家深入调研,系统解决了智能班组与总承包单位对接、机器人调度管理、施工质量安全等关键问题,并完善机器人选型、租售供应链,推动智能班组实现建制化、规范化、市场化运作。
截至目前,保定市已成功培育75个智能建造劳务班组,其中近30个班组已参与20项工程项目建设,初步形成规模化应用态势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“保定市依托智能建造劳务产业园培育智能建造劳务班组,并推动班组数据库与央企、国企劳务平台互联互通”的创新做法,已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《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(第四批)》,向全国推广。
在人才培养方面,保定市持续加码。园区与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智能建造实训基地,与云筑网合作打造建筑机器人施工管理平台和智能劳务班组数据库,并启动“千人培训计划”,目标培育1000名智能班组长和机器人操作员。目前已开展三期建筑机器人操作员公益培训班,累计培训115人,课程涵盖抹灰机器人、腻子打磨机、混凝土整平机器人、地坪研磨设备及实测实量机器人等多类智能装备的实操技能,切实提升建筑工人的数字化、智能化作业能力。
从“汗水型”走向“智慧型”,从“体力劳动”迈向“技术操作”,保定正以智能建造为突破口,重塑建筑行业人才结构与发展生态。这座古城,正在用科技与创新,为传统建筑业注入新动能,也为全国智能建造发展提供了可借鉴、可落地的“保定经验”。
此报道内容源自《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》的报导。
了解更多河北保定造价行业咨询请登录:保定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