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以来,河北省沧州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,加快推进20项重点民生工程建设,着力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不断提升城市温度和社会温度。截至6月底,已有3项工程提前完成年度任务目标,其余项目也均按计划稳步推进。
聚焦“一老”,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升级
围绕老年人生活便利与安全保障,沧州市持续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,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704户,完成率100.57%,超额完成年度任务。通过加装扶手、防滑地面、智能呼叫设备等设施,切实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环境。
同时,全市实施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,累计建成标准化乡(镇、街道)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3个,完成年度任务的100%;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工作也已全面完成阶段性任务,为基层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专业支撑。
关注“一小”,教育扩容与健康防护双管齐下
在青少年教育方面,沧州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工程,全市8所学校中已有6所全部完工,完成年度任务的75%;其余2所正在加紧装修,预计8月底前竣工,将有效缓解学位紧张问题。
在学生健康方面,沧州市启动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防控工程,已完成筛查109.9万人,筛查率达98.1%,为早发现、早干预提供了数据支撑,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。
医疗便民服务再上新台阶
卫生健康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基石。沧州市大力推进就医购药便民服务工程,目前全市38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已全部接入“河北智慧健康”平台,实现预约挂号、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线上服务全覆盖。此外,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已完成“一码付”系统功能改造,参保人只需展示医保电子凭证二维码,即可一次性完成医保结算与自费支付,极大提升了就医效率。
电动自行车安全水平全面提升
面对日益增长的电动自行车使用需求,沧州市实施充电安全提升工程,确保居民充电安全。截至6月底,全市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数与车辆数比例达到1:5以上的小区占比100%,车棚建设率达到87%,视频监控覆盖率达86.9%,全面完成年度任务,从源头降低火灾风险。
特殊群体保障兜牢民生底线
在关爱弱势群体方面,沧州市多措并举,精准施策:
精准助残服务工程:全市累计提供康复、托养、辅助器具适配等服务20340人次,完成年度任务的97.8%,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支持。
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工程:为18144名适龄孕妇提供无创产前基因筛查,为14187名孕妇提供耳聋基因筛查,助力出生缺陷预防。
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程:全市共为9.48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资金2.237亿元,进一步扩大保障覆盖面,增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能力。
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
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,沧州市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,组织开展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1697场,完成年度任务的94.3%。体育惠民工程方面,已完成12个体育公园提升改造,城区街边球类场地市级整体工程于7月正式开工,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健身场所。
妇女就业帮扶成效显著
在“河北福嫂·燕赵家政”提质扩容工程中,沧州市推选五星级“河北福嫂”21人、“河北福嫂”进京津基地6个,开展相关活动463场次,搭建起妇女就业桥梁,助力女性灵活就业、技能提升和家庭增收。
农村物流体系持续完善
为打通农村物流“最后一公里”,沧州市加快县乡村三级客货邮站点建设,目前已建成24个,完成总工程量的85.7%;累计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9条,完成年度任务的180%,显著提升农村地区物流配送效率。
就业创业服务不断优化
围绕稳就业、促创业,沧州市创建市级规范化零工市场7家,完成年度任务100%;创业服务开展43011人次,超额完成年度指标;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达10643人,完成率达81.87%,为更多劳动者提供稳定就业岗位。
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
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沧州市实施“四好农村路”提升工程,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改造237.4公里,完成年度任务的62.5%;棚户区改造工程已建成4860套,基本建成率为56.84%;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88个项目已全部开工,逐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。
随着各项民生工程的深入推进,沧州市正逐步构建起更加完善、更具温度的社会民生保障体系。从“一老一小”的细致关怀,到对特殊群体的精准帮扶,再到教育、医疗、交通、文体、就业等领域的全面发展,沧州正用一件件实事回应群众期待,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奋力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“民生答卷”。
此报道内容源自《河北日报》的报导。
了解更多河北保定造价行业咨询请登录:保定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