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是河北省燕赵宜居县城建设样板培育工作的收官之年。自2023年起,我省以“补短板、强弱项”为抓手,全面推进县城建设品质提升工程,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进程。近日,第二批燕赵宜居县城建设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发布,涵盖26项典型经验,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借鉴。
在城市更新方面,承德市隆化县率先从“飞线”治理入手,建立多方联动机制,将线缆入地纳入城市更新重点任务。通过分步实施地下管网改造、拆除空中飞线和功能空间提升,降低一次性投入压力,改善城市形象与居民生活环境。目前,迎宾大道、兴州路等主干道已完成一期改造,二期工程正有序推进。
为了让城市更具生态魅力,“推窗见绿”的理念在多个县城落地开花。邯郸市魏县通过“一园带十园”项目新增公园绿地,构建“半城烟火半城绿”的生态格局;邢台市临城县则结合动静分区设计理念,融合亲水景观与体育场馆功能,统筹解决生态修复、停车配套与休闲娱乐等问题,满足全龄段人群的需求。
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,石家庄市元氏县创新提出“七个一”模式,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。该县恒山社区作为城乡接合部的新兴社区,围绕“两个中心”(社区服务中心和党员活动中心),整合儿童托幼、老年日照间、群众活动室等功能,精准服务“老小弱残”群体,全面提升居民生活质量。
同时,县城建设更加注重产城融合与文化传承。邢台市清河县依托羊绒小镇片区,推动“两轴、三区、两园”规划建设,通过设施提质、秩序规范、业态升级,实现从产业聚集区向宜居宜业片区的转型;邯郸市大名县则以古城保护更新带动文旅产业升级,打造四大主题街区、国潮夜市和宋文化街,植入汉服体验、非遗展示等特色业态,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与消费场景。
在交通体系建设方面,承德平泉市构建起“城市—城乡—镇村”三级公交网络,覆盖238个行政村,科学布局71条线路,并创新“客货联运”模式,打通“快递下乡、农产品上行”双通道,实现便民出行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。
根据《燕赵宜居县城建设行动方案(2023—2027年)》,今年我省将基本补齐县城建设短板弱项,持续改善人居环境、增强设施韧性、提升保障能力,推动城市管理更加科学高效。未来,我省将继续以样板示范引领,打造更多宜居、宜业、宜游的现代化县城,助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。
此报道内容源自《河北日报》的报导。
了解更多河北保定造价行业咨询请登录:保定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官网